網站簡介:
龍山縣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轄2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397個村(社區(qū)),總人口61萬人。龍山位于湖南西北邊陲,處于湘、鄂、渝三?。ㄊ校┙唤缰?,屬全省最偏遠的縣(市)之一;地處武陵山區(qū)腹地,是長沙市、武漢市、重慶市、貴陽市四個省會城市和吉首、張家界、恩施、黔江、銅仁五個地級城市的幾何中心,是黔張常鐵路、吉恩高速、黔張高速的交匯處,史稱“湘鄂川之孔道”。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16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1%;是土家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土家族織錦技藝、土家族擺手舞等6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人。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王震、肖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并在我縣茨巖塘鎮(zhèn)建立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和省軍區(qū),有革命舊址13處,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巖溶地質的百科全書”洛塔石林、“南方空中草原”八面山、“佛教圣地”太平山等自然風光;水利、森林、草場等自然資源豐富;煤炭、紫砂陶、石英砂、大理石、頁巖氣等礦產儲量巨大;森林覆蓋率達71.2%,是湖南省首個林業(yè)碳匯工程試點縣。龍山是秦簡文化的核心區(qū)、土家文化的發(fā)祥地和紅色文化的富集區(qū),擁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中國土家族擺手舞之鄉(xiāng)”“中國土家織錦之鄉(xiāng)”“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示范區(qū)”等40余個國字號品牌。特別是3.7萬余枚秦簡的出土,被譽為“21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考古發(fā)現”,其中“九九乘法表”簡牘的出土,證明了我國發(fā)明乘法口訣表比西方要早600多年。2017年,全縣完成地區(qū)生產總值(GDP)81.43億元,同比增長8.2%;財政總收入8.45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增長3.2%;規(guī)模工業(yè)增加值5.56億元,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11億元,增長12%;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2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2元,增長11.8%。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52.4億元,比年初增長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