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簡介: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依托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即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閱馬場,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舊址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0000平方米。因舊址紅墻紅瓦,武漢人稱之為紅樓。紅樓原為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統(tǒng)二年)建成。1911年(農歷辛亥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蓄勢既久,為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并一舉光復武昌。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xié)統(tǒng)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tǒng)年號,建立中華民國。隨即,辛亥革命領袖之一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zhàn)時總司令,領導了英勇悲壯的抗擊南下清軍的陽夏保衛(wèi)戰(zhàn)。武昌義聲贏得全國響應,260余年的清朝統(tǒng)治頓時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武昌因此被譽為“首義之區(qū)”,紅樓則被尊崇為“民國之門”。紅樓于1961年以“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名義經(jīng)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10月,依托紅樓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zhàn)^名。經(jīng)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fā)展,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紀念中心及其史跡文物資料的保護收藏中心、陳列展覽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的目標邁進,并已先后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僑聯(liá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