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簡介:
廈門市文化館為國家一級文化館,與廈門市美術館、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署辦公。是人民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機構,承擔繁榮群眾文化、組織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開展宣傳教育、藝術培訓、群眾文化理論研究、美術展覽與收藏、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與傳承以及公共數字文化等惠民服務職能。廈門市文化館現位于廈門市體育路95號文化藝術中心內,總面積28000平方米,設有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等排練廳、教室、琴房及電子閱覽室、非遺展示廳等,并設有大型現代藝術展廳、平面藝術展廳、精品展廳和多媒體展廳等展覽廳,其中大型現代藝術展廳面積近4000平方米,層高近10米。廈門市文化館常設職能部門包括辦公室、文藝部、培訓部、調研部、館藏部、美術展覽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等6部1室,職工57人。作為廈門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窗口單位,廈門市文化館在市委市政府、市文廣新局的領導下,以“堅持公益、文化惠民”為服務理念,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全方位、多形式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平均每年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近百場次,年舉辦館內陣地培訓150個班,培訓群眾近80000人次。常年開展下區(qū)、鎮(zhèn)(街)、村(居)輔導活動,組織成立青年民族樂團、中老年藝術團等文藝團隊13個、文化活動基地和未成年人文化活動基地(示范點)28個。形成和培育了“廈門市群眾文化藝術節(jié)”、“廈門青年民族樂團”、“新圩三子文化”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皬B門市群眾文化藝術節(jié)”被授予全國群文活動品牌,輔導創(chuàng)作的兒童木偶戲《小圣斗巨蟒》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群星獎。組織各類展覽、收藏、推廣美術公眾教育活動,年平均舉辦各類展覽80場,承辦了全國漆畫展、十一屆全國美展、全國農民畫展等大型展覽?,F有各級非遺項目64項、有非遺傳承人121人。組織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歌手賽、南音唱腔比賽、蓮花褒歌賽等品牌賽事。全面落實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工作,組織閩南文化進校園等推廣普及閩南文化活動。同時,廈門市文化館積極打造全方位的數字文化館,創(chuàng)新數字化文化服務機制,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形式。開放“廈門市文化館”官方網站,建立“遠程輔導”、“免費培訓網上報名”、“網上展廳”等多個專欄,開發(fā)和建設手機、平板等多個客戶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通官方微博“廈門文化館_廈門美術館”和微信公眾平臺、微網頁等數字平臺,提供全天候的服務,在推進廈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美麗廈門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先后被評為2014全國優(yōu)秀文化館、福建省文化系統(tǒng)先進集體、福建藝術扶貧工程“先進集體”、廈門市文明單位、廈門市創(chuàng)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先進單位、廈門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廈門市文化志愿者工作先進單位,并獲得廈門市敬老文明號、廈門市青年文明號、廈門市“五一先鋒崗”、廈門市工人先鋒號、廈門市文廣新系統(tǒng)優(yōu)秀黨支部等稱號。
|